画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。当孩子画画的时候,家长会不会常说一些句话,让孩子渐渐失去绘画兴趣呢?比如下面这几句——
01你这里画的不好,我来帮你画
大人认为,孩子画的线不直,尺寸不对,所以,把着孩子的手,让他规矩地画完一张画是家常便饭。小孩却讨厌这样的做法:你限制了我的手,限制了我的脑,不让我独立地做事。日久天长,孩子产生了依赖性,便失去了原创的热情,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力了。
02你的画太棒了,可以成为画家了
大人觉得孩子只有受到表扬才能更好地画画,所以,不论画什么,都一味夸奖。结果适得其反,孩子觉得这类表扬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太大。实际上,描述性的评论听上去更好,比如:“那只恐龙看上去真高兴!”。让孩子在适度的评价中生活,会发现他神奇的自我成长。
03我现在没有功夫听你讲你的画
对孩子来说,白天是满足好奇心、令人兴奋的探索过程,回家后一定要告诉父母。画画就是沟通的桥梁。而家长忙了一天,回家只想清静会儿,歇一歇。当孩子开始告诉你有关他的画的故事时,家长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,给孩子一点时间,他就会成就一个快乐的人。
04你画的是什么?怎么都不像呢
大人感受的世界,是现实的存在。看到了,才相信是真的,是好的。但是,小孩儿却不同。他们在4、5岁时,认为主观想象就是真实存在,也就是心里 怎么想就怎么画。如果父母太执着于绘画结果,并对技巧过于紧张,只求画得像,就会忽略了最珍贵的原创性。
知识可以教,但创造不能教。有的父母轻易地就用几句话扼杀了孩子画画的天分和兴趣,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!那么培养及保持小朋友绘画兴趣的方法有哪些呢?小编整理了以下几点——
NO.1利用童话语言
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小朋友不断提高绘画水平,是小朋友乐于接受的方式。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孩子画葫芦时,画得太小了,想画另一张。这时,爸妈不妨有意地“误解”道:“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,你先画了小宝宝,妈妈长得什么样,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!”孩子一听,马上在小葫芦旁边又画了一些大葫芦。童话式的评语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创造和进步给与表扬、肯定,增强自信心。
NO.2手工也是绘画
爱玩泥、撕纸是孩子的天性,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,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,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,为小朋友所喜爱。小朋友在捏泥、撕纸折纸、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,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。
NO.3营造绘画场所
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绘画局限于使用水彩笔、蜡笔在纸上作画,这种形式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丧失绘画的兴趣和乐趣。不妨给孩子丰富多彩的水粉颜料、若干报纸、画笔,把孩子请到卫生间去,画纸贴墙上。在那里,颜料掉地上墙上了擦掉就好。通过这种尝试,让孩子们知道颜色的变化,提高绘画的自信心。
NO.4共同完成作品
在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前,让孩子来分配你该做什么,孩子一定会把他认为有困难的部分分给你。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小老师,不断问他,“我这样画对吗?”“这样剪可以吗?”。这其实是家长潜意识教孩子正确的方法,作品完成后,告诉孩子因为有了他的帮助,作品才那么漂亮。孩子体验成功的同时,自信心也增强了。
NO.5更多生活体验
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,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,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。对于这样的孩子,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,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。举例来说,带孩子爬山、游泳、唱歌、跳舞……甚至生活中的吃饭、洗澡、刷牙、睡觉等点点滴滴,都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。